邮箱:3268717354@qq.com
手机:13875948358
电话:13875948358
地址:长沙经开区汨罗飞地产业园(湖南长沙岳阳市)
来源:极速直播吧nba 发布时间:2024-12-06 02:36:31 人气:218
1992年9月28日,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7月,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全球最长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在武汉中心(438米)施工。
国内应用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起重机起吊福建福清核电站“华龙一号”穹顶。
盛世华诞,家国同庆。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装备制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联重科成立27年的日子。成立以来,中联重科不忘初心,以持续创新和工匠精神传承科研基因,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入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加快国际化步伐,正在开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作为新中国强盛的见证者、参与者,装备制造业由弱到强的推动者、受益者,中联重科以辉煌成就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联重科脱胎于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成立于1956年的建筑工程部机械施工总局设计室,是中国创立最早的应用型研究院,集工程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为当时70%的中国工程机械公司可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全国建设机械行业占有重要主导地位,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的“发源地”。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承担了青藏铁路、新安江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北京饭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参建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的产品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打造的重点工程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80年代,长沙建机院主导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机械设备的统型工作,推动了行业进步。其中,8吨、12吨汽车吊统型项目均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研制成功的新型搅拌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1987年,建机院参与年产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的研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2年9月28日,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创办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传统科研院所转型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历史性嬗变由此开启。
从1997年开始股份制改造,到2000年深交所上市迈出混改实质性步伐,到2005年实现经营者员工持股,到2009年实现整体上市,再到登陆香港联交所实现资本国际化,中联重科始终以创新为灵魂,规范为前提,民主为保障,开放为关键,党建为基石,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
作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中联重科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体制机制,成为国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作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上市公司,中联重科通过重组并购,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在老企业植入新机制、新技术,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中联重科的体制创新被国务院国资委树立为混合所有制的“样本”。
专家认为,中联重科的混改,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体现出体制、治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
受益于积极混改,以50万元起家的中联重科活力迸发,实现持续迅猛发展,已成长为总资产逾900亿元的全球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同时,国有资产也实现了极大的保值、增值,国资增值最高达800倍。2019年7月,中联重科以700亿品牌价值再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2019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净利润增长198%,以创新研发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成效。从1993年自行研制生产的首台混凝土机械产品成功下线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101米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全球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中国首台32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中联重科陆续推出一大批“世界级”标志性产品,刷新了全球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中联重科传承科研基因,已慢慢成长为一家主流产品覆盖10大类别、55个产品系列,460多个品种的全球化企业。
2014年以来,中联重科大力实施“产品4.0工程”,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有力推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国内商品市场份额持续保持“数一数二”,其中建筑起重机械、混凝土长臂架泵车保持行业第一。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中联重科工程机械业务营收增速超过50%,智能4.0产品的销售额已超总营收的80%,塔机、汽车起重机等核心产品市占率显著提升,带动公司收入和利润整体大幅增长,下线吨汽车起重机新品紧密契合市场需求,一度成为行业内“一车难求”的“网红”产品。中联重科于2018年底进军高空作业机械,并领先于行业发布了多款高空作业平台锂电新品。
农业机械是中联重科培育的重点板块之一。2014年,中联重科正式切入农业机械市场,迅速成长为产品线最齐全的国内农业装备领先企业。针对国内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市场基本被跨国公司所主导的现状,中联重科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出世界标准、行业领先的高端产品,其中研制的PL2304拖拉机,填补了我国自主品牌该类产品的空白,实现了我国高端大马力拖拉机产品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2017年,总理考察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并登上一辆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230马力拖拉机,赞赏道:“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马力拖拉机,‘中国制造2025’更需要大马力发动机。”
近年来,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不断创新发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中联重科烘干机国内市场蝉联销量冠军,小麦机、甘蔗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二。同时,中联重科积极拓展“AI+农业机械”业务,培育新动能。其与全球AI领军人物吴恩达的人工智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方向的场景应用,标志着中联重科对农业机械业务板块的又一次升级。
近年来,中联重科还顺应数字时代大势,以4.0智能产品为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连结设备、企业与客户,创新推动公司实现从“设备生产商”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孕育并打造了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创新和运营为一体工业网络公司——中科云谷,其自主研发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目前已连接超过20万台套价值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
同时,中联重科全方位布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工厂遍地开花。今年初,全球最大塔机工厂——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正式投产,同时,其还拥有国内首条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智能工厂,产业智能化和融入新一轮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项目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智能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全球领先工程机械智慧新城。
2012年,ISO/TC96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标准化秘书处。截至目前,中联重科累计申请专利近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300多件,国外发明专利260多件,非专利创新技术200多项。在2019年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中,中联重科以专利质量、技术创新度和专利布局等指标综合得分82.10入榜,居工程机械行业之首。此外,中联重科还主导、参与制修订逾30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累计主导、参与了14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有效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话语权,实现从输出技术和产品到输出国际标准的跨越。
2016年3月8日,习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向汇报了企业近年来走出去的情况,在跟詹纯新握手时,习说:“你们走出去,做得好。”
早在2011年,中联重科就把战略目标定位在“做装备制造业世界级企业”,一方面苦练内功,牢牢抓住产品创新的根本,另一方面持续对外“走出去”,打开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当年,中联重科首开行业先例,整体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
近年来,中联重科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紧抓“一带一路”契机,大力实施海外战略并购和对外投资建厂,实现优势产能转移,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特别是深耕欧洲市场,大力推进海外本地化制造,与欧洲子品牌融合协同发展,形成海外本地化制造集群,展现了中联重科国际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成功经验。
从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到2014年收购m-tec,中联重科坚持“做主、做深、做透”,大力实施“本地化”战略,实现全面融入、有效融合、全面协同、深度合作,“1+12”效应凸显。特别是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成就了中联重科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的地位,收购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教材收录。2018年,中联重科全资收购全球塔机领先制造商德国威尔伯特,高起点踏入欧洲高端塔机市场,为中联重科“走出去”海外战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中联重科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多个销售网点,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分子公司及营销、科研机构,为全球6大洲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形成了横穿欧亚大陆与亚洲新兴市场,以及纵贯美洲与非洲大陆的“两横两纵”海外格局。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中联重科在中国、白俄罗斯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企业。目前,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基地已初具雏形,项目一期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并运营投产。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时刻,身处装备制造业的中联重科,将一如既往的推进创新,用更新的机制、技术、市场推动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中国制造扎根世界、实现大国崛起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用新技术改造装备制造,由传统而新兴,由传统而智能,由传统而灵动,新科技正无穷的魅力,新技术正无尽的活力,中联重科对拥抱新技术充满期待。在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中联重科在全行业率先提出“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服务在掌上” 的工业互联战略方针。2014年,中联重科启动了产品4.0战略。公司以产品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通过物联互联,深层次地融合传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连结设备、企业与客户,加速公司从传统制造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转型升级。
2014年以来,公司持续深化产品4.0专项工作,全面贯彻“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四个极致要求,聚焦产品智能化,让机械设备“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实现机械的“自诊断、自调整和自适应”。以高精高效56米泵车为例,该款4.0泵车嵌入了31个传感器,可对泵送、臂架等5大系统实现61项自检,并能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进行故障诊断。该产品共产生专利 62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这款产品摘获2017年首届湖南省产品创新奖。
中联重科4.0产品除具有智能灵动的特点外,“节能、绿色环保”也慢慢的变成为中联重科新品的标签。2019年,中联重科相继研发了车载泵、泵车、搅拌机、起重机等近20款国六标准新品,比国六标准的实行时间线足足提前两年,且国六标准产品型谱日益丰富。中联重科率先在行业推出国六产品,充足表现了公司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引领行业绿色升级推动我们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
2018年,中联重科工程机械板块持续推进产品4.0工程,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环保方面得到加速提升,14款4.0产品完成下线及衍生产品,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产品溢价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公司智能4.0产品的销售额已超总营收的80%。
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上,中联重科借助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生产制造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18年10月,全国首条覆盖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生产全工序的智能化流水线——中联重科高空作业平台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对外亮相。该产线台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展现了行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最环保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最严格的过程管理。生产各工序实现了无缝对接,上下料、物料转运、工件焊接、涂装等或采用机器人或使用AGV(自动导引运输车),RGV(有轨制导车辆)、空中EMS输送线可实现物料的立体化精准配送,“自动、智能”成了最大的特点。
中联重科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建成了塔机智能工厂,于今年1月投产运营。该工厂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是全球唯一的一座集成应用智能控制、智能产线、智能物流、智能检测技术四位一体的塔机智能工厂。塔机智能工厂一期目前拥有12条自动化成产线台无人搬运小车RGV和AGV、16套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并集成MES控制管理系统,生产效率、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每10分钟产出1节标准节,每90分钟生产一条起重臂。该工厂的投产运营,标志着中联重科产业智能化再迈新台阶,也标志着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生产迈入新阶段。
此外,中联重科在长沙规划建设的近万亩的中联智慧产业城也已全面启动。该项目投资1000亿,将聚集中联重科在长沙地区现有的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路面机械、消防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和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并新增土方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智慧农机、人工智能(AI)等新兴起的产业和研发试验、产品孵化基地及AI研究应用中心。中联智慧产业城以智能化、生态化、国际化为建设目标,建成后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地和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承载起工程机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智能制造的全球化愿景。同时,完善的商业、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中联智慧产业城也将成为宜工宜居、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生态新城。
以4.0智能产品为载体,中联重科以“中联大脑”为基础,构建了全新的智能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转型升级。2018年,中联重科基于大数据、物联互联领域十余年的探索和积累,成立了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将传统设备维修服务延伸至设备使用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中联e管家,帮助超过5000家客户对近万台设备高效管理。另一方面,将离线的服务模式变为实时在线%,配件需求处理完成率从54.7% 提升至85.2%。目前,中科云谷工业网络站点平台(ZValley OS)连接超过20万台套价值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采集超过9000余种数据参数、存量数据已达到PB级别。此外,中科云谷不但服务于中联重科向新型制造的转型跨越,还将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业网络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对外赋能,复制和输出,帮助更多的制造型公司实现产业升级。
未来,中联重科仍将心无旁骛地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让资源与产业生态链接、共生,携手上下游、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创大未来!
101-7RZ 碳纤维臂架泵车是中联重科与意大利CIFA公司技术融合诞生的经典之作,创造世界奇迹。臂架总长达101.18米,是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该车运用了划时代、行业唯一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拥有120项专利,其中65项发明专利,代表了全球泵车制造的顶配水平。代表施工案例包括武汉中心(438米)及长沙九龙仓国金中心(452米)。该产品的成功研制和顺利运行,树立起全球超长臂架泵车的新标杆,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水平已达到世界新高度。
中联重科专为风电建设领域设计制造、被誉为“风之子”的QAY2000型全地面起重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该产品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起重能力世界第一、臂架长度世界第一、负载行驶能力世界第一。
该产品也相继在宁夏、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地作业,为中国大型风电吊装提供了安全、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意味着国产全地面起重机打破国外长期以来对超大吨位的垄断格局,令世界为之瞩目。
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D5200塔机是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产品起重力矩全球领先,在22.15米幅度能起吊240吨,最大起重力矩达到5316吨·米,是全球综合起重能力最强的塔机。
该产品参与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成功起吊240.5吨,载入世界塔机发展史。在这次实战中,D5200塔机也创下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第一台能实现“双两百”的起重机,即第一次将200吨以上物体一次性提升到200米以上的高度。D5200塔机的成功研发和应用,彻底改写了我国桥梁大吨位结构、超高度吊装工程长期依赖进口塔机的局面。2013年,中联重科以D5200塔机为代表的超大塔技术探讨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联重科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有效解决了超高层泵运送时出现的“压力高、方量不足、泵送困难”等普遍的问题。2018年5月,中联重科新一代“泵王”HBT90.48.572RS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在湖北武汉“华中第一摩天大楼”施工时,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泵送至500米,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全球一流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中联重科ZCC3200NP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下线吨级履带起重机的垄断地位。ZCC3200NP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产品安装上百个嵌入式传感器,能够感知压力、载荷、速度等,自动调整作业参数,精度达到毫米级,作业实现又“稳”又“准”,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和实施工程质量,保证了作业安全。
在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山东荣成华能石岛湾核电站项目、福建福清“华龙一号”穹顶吊装项目等多个工程建设中,ZCC3200NP都以其超强的性能和稳定能力完美发挥,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同时应用在第二、三、四代核电吊装的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一篇: 混凝土泵车支撑腿翻开的正确过程
下一篇: 新能源_投资促进
相关推荐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977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