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268717354@qq.com
手机:13875948358
电话:13875948358
地址:长沙经开区汨罗飞地产业园(湖南长沙岳阳市)
来源:极速直播吧nba 发布时间:2025-03-27 19:42:38 人气:218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何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本期教育周刊邀请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华侨大学三所高校的统战部部长分享经验做法,他们通过创办品牌活动、策划展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经过百年的努力,我们摆脱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我们要与党同心,竭忠尽智为民族的复兴奉献所有力量。”2022年7月14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内,首届“北京大学参政议政服务发展同心奖”(以下简称“同心奖”)表彰仪式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
当天,林毅夫与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国际数学中心主任田刚等人一同获颁奖杯和证书。长城造型的金色杯托和银色圆盘组合成奖杯主体,寓意北京大学统一战线人士同心携手共画最大同心圆,参政议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两年后的2024年5月6日,北京大学在同一地点举行第二届“同心奖”表彰仪式。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等获奖者登上领奖台。“承办第十九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到访北大活动”“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政议政,为医疗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等成果获奖。
两届评选表彰均设置“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优秀成果(集体)”“优秀成果(个人)”等4个奖项,覆盖党外代表人士合计近200人次。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介绍,“同心奖”首届表彰仪式在中国统一战线周年之际举办,通过制度创新团结引领和激励北大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以高质量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服务高质量发展。“同心奖”的获奖者,围绕我们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扎实做研究,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
为把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工作做到实处,除设立“同心奖”外,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还组织了重磅展览。
2024年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北京大学统战工作历史展开幕。展出的四大板块,一是梳理在各派成立早期作出积极贡献的北大人,以及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二是介绍北京大学各派基层组织成立以后举办的活动,以及有代表性的派人物;三是介绍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党外代表人士带领教学科研团队攻克难关,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四是梳理北京大学统战工作部门自1950年成立至今7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展览中出现的党外人士、师德楷模,既有知名院士,又有学界新秀。
姜国华在介绍展览基本情况时表示,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整理和查阅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一幅北京大学的统战历史画卷。“通过展览,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能了解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以及北京大学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光荣历程。”
在学校支持下,多个派开展了思政教育类品牌活动,例如,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举办民盟先贤肖像展,民进北京大学基层委员会协办《联大往事》北大演出活动,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举办社史学习系列活动等。
为了与党外知识分子加强沟通联系,北京大学深化落实联谊交友机制。12位身份为党员的校领导直接同32位党外人士建立联系,带头和党外知识分子交朋友。在“午间交流会”“派新老班子交接会”“党外高层次人才恳谈会”上,党外人士对学校建设与发展重大事项的建议,工作和生活遇到的问题都成为交流的内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创立“同心”工作品牌团结凝聚统一战线日,在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内,一场精彩的医学科普讲座正在举行。“发现肺部结节怎么办?”“是不是真的存在健康的胖子、‘好’胖子?”“高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是否还能做手术?”……主讲人分别是民盟盟员、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邵康,致公党党员、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致公党党员、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吴永健。刚刚从手术台下来的吴永健赶到会场时还穿着手术服。现场互动热烈,听众纷纷感叹“长知识”“不虚此行”。
院校党委统战部部长徐秀珍介绍,随时代发展,院校统战工作的形式、任务、对象、环境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党外人士个体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显著地增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任务日益繁重。院校党委曾对党外人士进行有关问卷调查,发现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存在思想教育方式传统单一,缺乏激励保障机制等问题。
院校党委针对思想引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创新平台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走深走实。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创立“同心”工作品牌,通过举办“同心讲坛”、开展“同心健康行”活动、成立同心社等一系列举措,广泛团结凝聚统一战线日,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医院,一楼大厅屏幕上的一行红字格外醒目——“北京专家团队来啦”。当天,农工党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主委冯晓莉带领专家团队赴滦南县医院开展调研及技术与管理帮扶活动。这是在院校党委“同心健康行”项目支持下开展的活动。
2023年,院校党委决定设立“同心健康行”系列活动项目,旨在为院校各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参加社会服务、调研考察提供经费支持,希望能够通过“同心健康行”引导党外人士发挥专业优势,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提供医疗技术帮扶、健康科普、义诊等社会服务,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中成就大我。
2024年5月25—26日,农工党医科院委员会赴黄骅市人民医院开展技术与管理帮扶活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供图
据悉,农工党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十年帮扶河北滦州市人民医院、黄骅市人民医院,帮助当地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为当地医生提供进修机会,不仅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北京专家的诊疗,而且也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医疗队伍。2023年,黄骅市人民医院顺利从二级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
2024年5月9日,院校党委举办统战表彰会暨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成果交流会,农工党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等5个派基层组织获2022—2023年度院校“同心奖”先进集体称号,邵康等30人获2022—2023年度院校“同心奖”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院校党委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定期开展院校“同心奖”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发挥党外人士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外人士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此外,为了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院校党委还加强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院校专门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的强大合力;加强条件保障,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同时设置专项经费,为派、统战团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经费支持;设立“统战之家”,建设“侨胞之家”,形成常态化统战工作平台。创新空间建设形式,探索开拓互联网空间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空间有机融合。
华侨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俊荣介绍,由学校党委统战部牵头,各派、统战团体轮流承办同心讲堂已成该校惯例。自2021年启动以来,同心讲堂已成为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平台:民进会员讲述民进前辈与中国同向同行的故事;归侨侨眷就如何继续发挥华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分享观点;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相关这类的产品研发情况,引发现场听众关于加强闽台科学技术合作,加速技术产业化的热烈讨论……
民进厦门市委员会常委、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俞缙,带领团队在2019年厦门市新西水东调管道工程中成功完成管道沉放,保障地方原水供应;2023年,连续四年投入黔西南乡村振兴工作的无党派人士、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申晓辉,获评为黔西南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荣誉村民;福建省欧美同学会华侨大学分会会长、农工党福建省委会承志智库主任刘向晖,撰写《关于有效发挥泉州社会资本助推泉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将运动处方纳入医保的建议》等多篇政协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和政协大会发言材料;政协第十三届泉州市委员会委员、台盟泉州市委员会委员、华大支部主委蒋楠投身于华侨华人史和侨乡研究,提交了《当前泉州侨乡乡村治理的现状与探索》《血缘、语缘与华夏认同》等调研报告……
此外,华侨大学党委统战部还组织多样化学习,开展多层次主题实践活动。2023年7月,举办华侨大学党外代表人士“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培训班,24名学员赴宁夏闽宁新貌展示中心、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青铜峡库区湿地、灵武白芨滩、西夏王陵等地学习;2023年9月,华侨大学首期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对象培训班在三明建宁开班,学员们通过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进一步探索建宁苏区精神,深刻领会统一战线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优势与作用;2024年10月,华侨大学近30名统一战线代表人士赴江西进行国情考察,到江西寸金实业有限公司、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溪北上抗日先遣园、德兴城市馆、德兴铜矿西源岭等地,了解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农工党、民进华侨大学基层组织赴福建漳州谷文昌纪念馆联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由华侨大学党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讲堂·喜迎二十大”系列第一讲。华侨大学供图
2020年以来,华侨大学组织党外人士600余人次赴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生产线、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科技发展的前沿感受时代脉搏。“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考察实践,引导党外人士自觉弘扬与中国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增强使命担当。”谢俊荣称。
为帮助更多党外人士巩固、转化“学习成果”,华侨大学不断拓宽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的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党外人士承担省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学校通过召开季谈会,邀请党外人士列席中层干部会议、党代会、教代会,以及“党委出题、党外调研”制度,扩大党外人士参与民主治理渠道;2020年以来,学校组织各级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8次,协助各派、统战团体成员参加各类调研活动100余次,完成各类调研课题近100项,提交专报信息、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500余条。
更多华侨大学党外人士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彰显担当。致公党党员、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阴长霖创设“爱在西行志愿社”,8年带动全国10多所高校2000多名大学生投身公益,助力贵州、甘肃、福建三省5000多名乡村儿童成长,调动3500多名村民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引进100多万元人民币对接乡村基本的建设……(完)(《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张乐报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
相关推荐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977号
XML地图